阅读历史 |

第9章 这娘们儿会功夫(1 / 2)

加入书签

吕曦月的果决是众臣都很清楚的,此事已定,那就接着讨论下一个事情了。

“陛下,除了赈济灾民之外,这三十余万灾民还需妥善安置,按照以往的做法便是以工代赈,修筑河堤,可是一来所耗甚巨,二来也用不上那么多人。”

说话的是老成持重的安常青:“另外还有江州道粮价飞涨,若不尽快平抑粮价,恐激起民变。”

一旁的史迁又补充了一句:“若是处置妥当,还来得及补种秧苗,否则今岁欠收,整个江州道还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,沦为流民。”

吕曦月心道来了,胸有成竹地说道:“二位丞相皆是谋国之言,这灾民安置之策,朕倒是有几个主意,诸位臣工还请详细计议一番。”

一听陛下要出主意,众人纷纷露出洗耳恭听的表情。

“首先,左相所说的修筑河堤以工代赈,自然是免不了的,但是除此之外,朕觉得还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庆典,促进民间的……通商交流,百姓也好以此赚些银钱,维持生计。”

不待诸位大臣质疑,吕曦月就把凌川的那套经济流通,民间自筹的说法又说了一遍,众人面面相觑后都发现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。

史迁立即上前大拍马屁:“陛下此计绝妙,如此一来,既减轻了国库的负担,又可安置更多的灾民,实乃一举两得之法,臣敬服。”

而安常青也是点了点头:“这个法子真要说有什么不妥,无非就是时机不太恰当,毕竟水灾造成不少死伤,但是相比起灾民的安置,也是瑕不掩瑜了。”

吕曦月挑了挑眉,要知道这左右二相平时可是不太对付的,经常因为政见不一而吵得唾沫横飞,没想到凌川随口出的主意,竟然得到了两人的一致赞同,实属难得。

“既然诸位臣工都觉得这个法子不错,这事就这么定了。”

安常青又道:“陛下,还有那平抑粮价,一时间恐怕难以筹措数目如此庞大的钱粮了。”

吕曦月扫视着众臣,大多低头不语,在他们的眼中,平抑粮价就一个法子,那就是调拨足量的粮食,平价卖给百姓,粮商大户们就没法高价卖粮了。

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国库缺钱缺粮,他们也无计可施。

看到众臣一个个默不作声,吕曦月心中竟然隐约有些激动,先不说凌川这个法子靠不靠谱,但就是人家能想出这个法子来,就说明他还是有些才干的。

“朕这里倒是有个法子。”

一句话,引得众臣全都看向了吕曦月。

陛下又有主意了?

都知道陛下善断,可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多谋了?

“朕认为,欲平抑粮价,必先高价收粮。”

吕曦月学着凌川的口吻说出这句话来,果然看到群臣和自己当时一样的反应。

“高价收粮?陛下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臣也以为不妥,百姓本就受粮价飞涨之苦,如此一来岂不等于是朝廷在抬高粮价?”

“臣附议,粮价高涨,恐将激起民变。”

看到群臣疑惑的表情之中还夹杂着一些莫名的意味,吕曦月很清楚,要不是因为自己女帝的身份,估计这些大臣都要开口骂人了。

“当地粮商抬高粮价也是有一个限度的,整个江南也不止江州一地产粮,若是加上运费依然有利可图,外地粮商必定闻风而至,届时江州道粮商囤积居奇之局便不攻自破,而朕所说的高价收粮,便是打破江州道本地粮商所控制的粮价。”

吕曦月已经说得比较浅显了,凌川嘴里那些资本运作,什么做空粮价,掌控市场之类的词汇,她可一个都没有说,毕竟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,一会儿问起来都解释不清楚。

可即便是如此,众臣还是听得云里雾里,纷纷埋头沉思起来,一脸绞尽脑汁的样子仔细考量此计的可行性。

足足有一盏茶的时间,还是安常青最先开口:“陛下,此计精妙非常,以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段打破当地粮商默契,实乃深谋远虑,老臣自愧不如。”

吕曦月内心暗自窃喜,安常青如此老成持重之人,都毫不吝惜夸赞之词,可见这个法子真的好。

其余大臣也逐渐琢磨出味儿来,纷纷交口称赞,吕曦月虽然脸上没有表情,但是心里早就乐开了花,执政两年以来,她还是头一次在处理政事上获得如此之多的赞誉。

其中马屁拍得最响的便是右相史迁,他和别人不一样,拍完了马屁,他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:“陛下,此计果然别出心裁,令人豁然开朗,只不过事机不密,此计难成,须有一得力之人施行,以免出了错漏。”

吕曦月欣慰地看向史迁,并且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:“史相言之有理,不知史相可有推荐人选?”

史迁随口回道:“江州道的豫昌府知府罗载文,为官八年,不论风评还是才干皆为上上之选,吏部考功也全是优等,而且他也清楚当地形势,臣以为此人可担此重任。”

吕曦月也不废话,直接点头拍板:“既如此,赈灾一事就交给罗载文吧,江州道此次水灾,巡抚袁魁竟束手无策,着其革职留用,罗载文这事要是办好了,江州道巡抚一职就交给他了。”

“遵旨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